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藩王之害早已明了,朱元璋为何还要恢复藩王制度

时间:2020-07-11 17:42:14  

  从洪武十一年开始,朱元璋分派自己的成年儿子驻守北塞,防备草原。分别有二子朱樉驻西安,防备西北;三子朱棡驻太原,兼顾东西;四子朱棣驻北平,主防辽东。名义上他们仅有军事指挥权,不得干涉地方,但是亲王的身份让地方官员很难拿捏分寸,因此这些藩王的权力极大,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后来,随着老朱成年儿子越来越多,塞王最后达到九人,成为朱明王朝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平常紧盯边塞,防御北元侵扰;中央军主力出动时,熟悉边塞情况的塞王则要提供辅助,必要时刻一起北伐。

  有了前面三子的示范,朱元璋分遣诸子在内地就藩,从河南到湖南,从山东到四川,都有藩王驻守。虽然内地没有战事需求,但他们仍有三千到一万九千规模不等的护卫部队。他们存在的意义不言自明:监督地方。而且这些藩王离南京更近,万一皇帝那里出了问题,比如出现奸臣专权,藩王即可就近勤王。朱元璋的这个设想可以说过于理想化了,后来朱棣就是靠这个漏洞上的台。

500

  边塞诸王巩固边防,内地藩王拱卫京师,从眼下的需求到未来的应急,在朱元璋看来,这都是藩王必须设立且永远存在下去的理由。

  家族的情怀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危害,甚至对藩王的历史很是清楚。《太祖实录》里就曾记载他和太子朱标讨论过西汉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七个藩王联合反叛中央的事件。朱标认为错在藩国,朱元璋则坚持是国君处置不当。在老朱看来,无论如何还是自家人亲,汉景帝受外臣怂恿,盲目削藩,要不然那些同姓王不会造饭。

  老朱之所以会这么看,和他的家族情怀是分不开的。他是典型的封建传统里大家长思维,他为家族定下规矩,并强制所有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皇帝要善待藩王,藩王亦要忠心于皇帝。

500

  朱元璋在继承者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过,认准了马皇后给他生的嫡长子朱标,即使他显得有些文弱,也从未动摇过这个观点。所以即使老朱有二十多个儿子,这些儿子也从没想过和兄长争宠争位,因为朱元璋已经定下长幼尊卑,任何人都逾越不了。甚至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因病早逝后,朱元璋都不肯改变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之所以不从其他儿子中另选皇储,就是想断了其他藩王的念想,既然已经立为藩王了,就始终会是藩王,不会再由继承皇位的机会。老朱对继承人的执拗,其他儿子没有不满情绪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古就没有隔过儿子给传位孙子的先例,再说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长子,真正的皇长孙早夭了,朱允炆只是次子。

  朱元璋坚决执行嫡长子继承,以此彻底断了藩王夺位的念头,这是他坚信藩王制度不会出事的依仗。只要藩王无法觊觎皇位,那藩王制度就是完美的。

  为了贯彻这种思想,朱元璋给他的子孙后代排了字谱,以字排辈正是从他老朱家开始流行的。老朱不但规定了字辈,连另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都给规定了。还不仅如此,他还给二十多个儿子编排了不同的字谱。比如朱标一系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棣一系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老朱之所以这么不辞辛苦,就是想告诉朱家子孙,他们已经分家了,朱标一系会始终是皇位继承人,其他旁支就别想了。

500

  当然光凭口头强调和心理暗示,朱元璋也觉得并不足够,他还设立了很多制度来维护皇权的绝对优势。首先是在军队上,中央始终保有数量庞大的中央军,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而藩王的护卫军一直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其次在民证上,规定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治理。在非紧急情况下,藩王不得离开领地,即使在危急时刻需要入京勤王,事后也不得在京师待五天以上,禁止他们结交朝内大臣。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定期派宗室巡视各藩王领地,检举不法,真正用意就是防止诸王之间串联。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