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建文帝之谜已经破解 建文帝的儿子文奎下落

时间:2018-11-29 23:32:43  

  南京大学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潘群考证,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古墓为建文帝墓。建文帝死前流落于宁德金邶寺。潘群教授考证的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宁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该袈裟绣有九条龙,龙图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其二是墓及装饰。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墓的规格不是一般百姓甚至普通官员的。此外,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这个方位。墓所在的村中有郑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如果有证据证实这点,则建文帝逃出宫后在宁德金邶寺终老就尘埃落定了。意味着建文帝生死600年悬案终归水落石出。

  尽管每一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但要真正解开这个谜底,还需要铁证。

  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古墓

  据《明史》记载,京城陷落的时候,建文帝已“人不知所终(即下落不明)”。有人说“帝由地道出亡”,建文帝与马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文奎,建文元年(1399年)已立为皇太子,朱棣起兵入京的时候刚七岁,动乱之中“莫知所终”,也是不知下落;第二个儿子文圭当时仅二岁,被朱棣幽禁在广寒宫,称为“建庶人”。

  朱棣虽然纂夺了皇位,但是建文帝生死不明,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使他寝食难安。据说他怀疑建文帝亡命海外,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四处寻找,还委派胡濙等人寻访建文帝十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还是一无所获……

  皇驾庵、皇坟……

  建文帝曾隐居穹窿山?

  相传建文帝出亡以后,曾避难于苏州西郊穹窿山的寺庙之中。据民国《吴县志·寺观》记载:积翠寺,在穹窿山北,即皇驾庵。相传明建文帝逊国曾税驾于此。万历间其名始显。崇祯末,僧扩南拓地重建。照这段记载,似乎建文帝曾隐居过穹窿山,那么它有何依据呢?

  原来《吴县志》依据的是明末遗臣张有誉所撰的《积翠庵记略》。张有誉又是何许人呢?张有誉(1589-1669)字谁誉,江阴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明朝亡后退居田里,粗衣淡饭,自号圆觉居士。后在苏州灵岩山出家为僧,成为弘储禅师的弟子。由于张有誉的特殊地位和经历,因此他的记述应该是可信的。

  民国年间,著名国学大师、辛亥革.命元勋章太炎先生曾为穹窿寺壮哉楼题过一副楹联:燕飞来竟啄皇孙,后嗣休随和尚误;龙角葬当致天子,此传惟许法王居。讲的就是建文帝的故事。

  相传穹窿山麓有建文帝的陵墓,俗称皇坟。那里风水绝佳,一再被风水大师称赞,算得上最吉利的龙角地,这样的风水宝地只有天子才配安居。可叹的是,朱元璋尸骨未寒,燕王朱棣竟然起兵杀伐自己的皇侄,后人休要学那助桀为虐的和尚姚广孝,章太炎所谈,也应该有过考证吧。

  经过历代变迁,特别是“文革”浩劫,穹窿山寺庙、道观均被毁,皇驾庵、皇坟自然也不能例外,目前基本已荡然无存了。然而今年初苏州本地媒体曾跟踪报道皇驾庵的探秘,还据当地村民的反映,挖掘出一块皇驾庵的残碑,在当地村民和寻找建文帝在苏遗迹学者的眼里,穹窿山应该和建文帝有过一段故事的。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后人考查。

  花溪顾氏本姓朱,

  西河陆家也姓朱

  2006年12月2日,原市地方志办公室张维明先生曾撰文谈建文帝后裔隐居苏州之谜,想必引起读者好奇。据悉,在苏州齐门内后石皮弄北端,原来有一条小河花溪,苏州一支顾氏的祠堂就坐落在这条小河旁边,以后就把这一顾氏称为花溪顾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年间又经扩建,有顾国本(贞孝先生)、顾济美(曾任清广西布证使、署理巡抚,详情见《扬子晚报》2009年10月22日苏州新闻)的专祠,以及崇报祠、景贤祠等建筑。地方志中记载的“顾贞孝祠”就是这座有名的花溪顾氏祠堂。当年苏州状元彭启丰、石韫玉以及“江南老名士”沈德潜都为祠堂撰写了记文,而祠堂的路口之上“花溪”两字,则有嘉庆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裔孙顾莼题写,可谓极一时之盛。可惜在1956年建新苏丝织厂时,花溪河被填,祠堂被拆,毁于一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