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玄奘取经去的哪里 玄奘取经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时间:2019-03-29 17:26:11  

  玄奘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家,并且通过了证府的考试,获得了剃度的资格。他本人天分很高,因此,阅读了大量的佛经。不过在这个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佛经当中的有些内容相互矛盾,并且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在翻译的时候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解释。这就形成了他的疑惑,为了解开这些疑惑,玄奘才立志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探寻佛经真正的本意。

  佛经当中的内容相互冲突,有一些是由于翻译导致的,但有一些情况更为复杂,所以必须要专门解释一下。佛教在释迦牟尼先前创立之后,一直到他死后大约100年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原始佛教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僧团没有分裂,修行方式也没有大的变化。而从死后10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后,这一时期形成了佛教部派的分裂格局。坚持传统的老年僧人成为了上座部,主张改革的青年僧人形成了大众部。从这一时期开始,双方对于佛经和佛教教育的基本理念,就开始形成了差异。此后,两大派别继续分裂,最多的时候,形成了大约大大小小20多个部派。到了公元前后,大众部佛教的某些分支,在佛教教义基础上吸收了包括古希腊和古波斯的宗教习俗,以及婆罗门教的部分内容,形成了大乘佛教。而将之前的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这也构成了当代世界,佛教分类的两大类型。

  大乘佛教的成型时期,又正好是佛教传到中原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大乘佛教和之前的部派佛教,一起经过西域地区,传到了中原汉地。不同部派之间,大乘和小乘佛教之间在佛教基本理念上本身就有很多冲突,因此形成矛盾是非常正常的。在唐代以前,中国的佛教的特点是,多个派系并存。这种混乱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印度佛教自身分裂导致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当时对于佛教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派别的情况不太了解,而且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主流优势的派别。

  玄奘在天竺也就是印度求学多年,充分了解了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和派别情况,并且师从当时唯识论的宗师级人物戒贤法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以自身派别立场出发,确定了自己的佛教基本观念,解决了他幼年时期就已存在的疑惑。

  玄奘取经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玄奘的心中一直对佛法存有疑惑,他想彻底读懂佛法,他想知道“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佛教典籍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一个高僧的解释令他信服,因此他想去遥远的西方寻找答案。

  2、公元625年,玄奘在长安遇到了一个来自异邦的高僧“波颇”。波颇在长安讲经说法,心事重重的玄奘从波颇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在玄奘的年代,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再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佛法的真谛究竟在哪里呢?”玄奘的内心依然充满疑惑。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波颇的出现,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灵。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3、为了匡正经典,弘扬佛法,他下决心去遥远的西方取经学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