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崇祯皇帝是昏君吗 为什么崇祯宁愿吊死也不南迁

时间:2019-02-21 17:50:46  

  崇祯皇帝是极端自私和狭獈的。

  第一,他是历史上最虚伪的皇帝,没有之一。

  在位17年下了8次罪己诏,平均两年一次。虽然在明代33岁已不是较高寿,但他至死仍不成熟——犯了证治上的幼稚病。他谥号思宗,但没一点思想可言。他至死写下了那几句悲情的话,但他不知道的是,从1644年三月十五日到三月廿五日,京城陷落前后十天时间,节烈殉国的大臣上千人,战死九门的太监三千人,武将中战死的有名可查的几千上,举朝上万人以死明志,京城700多户举家殉国。何等壮烈,气节猎猎,何等惊天地泣鬼神。

  可崇祯皇帝呢?率领十几个太监没冲出去,先爬到煤山上探底,远望紫禁城已炮火连天,守城明军还在血战。回宫挥剑砍杀公主,逼皇后等自尽,然后,带着心腹太监王承恩,在那个歪脖子树上,自己两脚一蹬呜呼哀哉了,痛快了,可抛下了江南半壁江山,丢弃了黄河两岸京城内外的千万百姓子民,这不是极端自私是什么?

  第二,不迁都南京,更是崇祯心胸狭隘的真实写照。

  大丈夫能屈能申,凡事可迂回变通。迁都南京,或叫逃回江南,都行,面子不重要里子要紧。其码能重振其鼓,划江而治,保住江南半壁,延长国祚,可与大顺大清三足鼎立,待天下大势凸变,再灵活应对……可崇祯皇帝从狭獈的自我出发,犯了极端的幼维病,他总是下不了迁都的决心,总是优柔寡断,总是迁就推委,总是疑神疑鬼,总是教条固化——“君王死社稷”是个什么东东?他到死也没整明白真正内涵。人家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军俘虏了也没寻短见,后来还夺了门重登龙位呢!崇祯即使死,也不能丢下江南半壁啊?其码未雨绸缪早作安排。结果,一错失良机酿成千古之恨。也给汉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客观的来讲,当时的明朝南迁还是有很大的合理性的:

  1.前面说过明朝是有两个首都的,南京作为当时留都保留了六部、督察院等一系列完整的机构。如果崇祯南迁到南京,很快能够建立完整的统治。

  2.南京地理位置还是比较好的,易守难攻,加上当时江南发展得很好,人力物力是足够的,将来是有实力收复中原的。

  3.崇祯末年,很多天灾人祸使得明朝在北方统治几乎崩溃,但是南方还是根基稳定的。特别是南迁之后,明朝不用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能够集中力量防守住长江。明朝即使灭亡了,军队实力还是有的。李自成攻入北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军队在山海关,没有及时来救。

  那么为什么最后崇祯还是没有南迁成功呢?

  从历史上看,我们知道明英宗朱祁钰干过一个很蠢的事情,那就是他带着大明的几十万精锐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剌打得大败,导致最后北京被瓦剌给围了。当时也有大臣建议南迁,关键时候是于谦站了出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后来北京保卫战胜利,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也被同僚耻笑了很久。我们知道文官是非常注重名节的,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很多官员是不愿意主张南迁的。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于谦不主张南迁是因为于谦有能力,加上大明那个时候实力还够的,守住北京城是不成问题的。崇祯那个时候形势真的不行,而且崇祯能力非常一般,并不是什么能够力挽狂澜的君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自身的制度。明朝言官和廷议原本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到了后来,完全是互相扯皮不干实事。这使得很多好的建议没法执行,比如当初太原陷落以后,要送太子去南方督军就被大臣给否定了。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即使崇祯在北方战死了,太子以能够在南方继位,继续延续大明的统治,从而避免群龙无首,互相争斗。崇祯皇帝所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是亡国之臣尔”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