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事件

兰陵王为什么要戴面具 兰陵王历史真实画像

时间:2017-10-18 20:33:01  

  在正史里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鲜卑族本就能歌善舞,兰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乐造谐颇高,因此帐下的军士填词谱曲,鼓舞士气,自在情理之中。史书中的记载兰陵王所经历的战争只有两三次,而其借以名垂青史的“邙山大捷”也是与北齐名将段韶、斛律光一起取得的,主导战役的将领不是他,而应该是太师段韶。

  公元564年,北周宇文护联合突厥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皇帝高湛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先派出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后又调派太师段韶与之会师。会师后,北齐以兰陵王为中军居高临下以待周军,周军前队是步卒,遂踊跃上山。段韶用计,且战且走,将周兵引至深谷,始命各军下马奋击,此时周军锐气已衰,霎时瓦解,或坠崖,或投溪,伤毙无数,余众俱遁。

  兰陵王高长恭领五百骑士,左冲右突,突入洛阳城下围栅,仰呼守卒,城上人不识是谁。直到兰陵王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缒下弓弩手数百名,接应兰陵王。周将无心恋战,便撤围遁去,委弃营幕甲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间,累累不绝。兰陵王深入敌后的英勇在其后《兰陵王入阵曲》的演绎下,逐渐名扬天下。

  后面内容更精彩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时北齐军服尚红,北周军服尚黑,试想一下,五百红袍重甲铁骑,如一股赤色的怒潮,在“四合如黑云”的北周军重阵里席卷而过,那阵势是怎样的震撼。这场史称“邙山大捷”的战役,终以北齐军全面胜利而告终。兰陵王也因此一战成名,由并州刺史晋升为尚书令,从此登上北齐的证治舞台。

  美貌背后的神秘身世

  演绎此战的名曲《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歌舞戏“代面”表演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其夸张的面具被认为是中国戏曲脸谱的发端。慷慨激昂的“兰陵王”题材也曾被搬入军傩,在大傩仪式上宣示军威国力。

  今天日本《兰陵王》乐舞中的假面双眼、额部可以活动,是受到唐代以来的金眼神狮(舞狮驱傩)傩面具影响。

  后面内容更精彩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是兰陵王标志性的面具在史书其实明确记载只是头盔。史载“长恭免胄示之面”。胄为何物?“胄”是北齐时期流行的一种带有面甲的头盔,可以遮挡面部,而且并非是兰陵王所独有,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带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

  兰陵王本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子,在高澄的六个儿子中,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这就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当时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兰陵王弟弟安德王的母亲为“广阳王妓也”,尚知明确姓氏,难道兰陵王母亲的地位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

  有人猜想兰陵王的母亲也许是西域胡女。在东魏、北齐时期,朝廷和军队内吸纳了很多胡人,如北齐大将斛律金、斛律光父子都是胡人,都没有姓氏,斛律是其部落名。兰陵王的母亲很有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胡人女子,本身就没有姓氏。另外,上天赐予兰陵王一种混血儿才有的柔美容貌,使人一见惊艳,《北齐书》、《北史》说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

  《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以至于需要用“代面”遮面立威,可见他的长相绝不是普通的美,而应是白皙阴柔。从这一点推测,兰陵王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个白种胡人女子,而且极有可能是白色人种,似乎也只有这样,兰陵王的白、美才解释得通。这样看来,兰陵王可能就是汉人、鲜卑人、西域胡人等多个种族的混血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