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任们基本也都和我妈年龄相仿于是每天能听到无数个“我家他”的故事   “你看我给我家他买的棉裤上次买的那个颜色他不喜欢”   “诶你上次那个猕猴桃在哪买的我家他贼愿意吃”   “我家他说心脏不舒服今天陪他去趟延吉再查查”   ......   “我家他”   这三个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关联亲密的关联   无论被水旜来的时候带着怎样抱怨嫌弃或是云淡风轻的语气都不能掩盖它柔情的本质   梁秋实的散文里有单独的两篇分别讲女人和男人   他讲的都是缺点他说女人是“善撒谎多嘴舌变脸极快喜怒无常”   但我总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温情那种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日出日落家长里短的温情   不知道他在写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是谁   我在写这些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是   爷爷嗓子不舒服我打电话回去奶奶代接一边说着没事儿你别担心一边声音里带了哭腔我猜爷爷在旁边肯定一脸无奈的看着她抹眼泪儿   总是吵吵闹闹但是当姥爷陪我搬回大连住一阵子姥姥独自在家每个周末我回去吃饭姥爷都会说一句“这周给你姥打电话了没你记得问问她”以及电话那边姥姥的“昕儿你姥爷是不是快过生日了”   以及   和王少女通话得知她和冯先生最近有小别扭我支招儿让她主动找话题的时候她立马从关心我穿没穿秋裤的温柔母亲变成了“我不!凭什么我先说话给他台阶下啊我偏不!”的矫情小姑娘   这些琐碎的细节里密密地缝着生活的趣味 
 无尽的母爱下泄大狎 纵容的母爱无删版 完美的母爱全文阅读   会在听到一些事看到一些事的时候心里默默总结   “表达很重要开心和不开心难过和委屈想念和感动统统都要水旜来”   “要看到对方的付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   “学会有效沟通什么都能商量解决”   虽然这些道理对我而言并没有用武之地   也听过“不建立在感情上的伴侣关系反而更加稳定因为双方更有合作的契约精神”这样的话   但仍然觉得那些伴随着好的坏的感动的别扭的憧憬的难过的情绪的才叫日子   想起在哈尔滨和朋友聊天关于高中“中午放学前的那节体育课从没踢过一场完整的球赛”   年少的时候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起床吃饭上课睡觉   所以格外喜欢那些不被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哪怕只有一点点   下课后从教室去热水房的距离跑步后从操场回教学楼的距离放学后从教室走到爸爸车里的距离   在这些属于自己的一点点的距离里想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反复地证明“你在乎我”这件事   长大之后没有别人替你安排时间空间都是你的   于是开始自发地关注那些“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学着自我安排形成自己的生活秩序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秩序越发的坚固难以动摇   于是感情就不仅仅是你下课有没有准时出现在我的班门口而是要接受另一个陌生的人介入自己的生活秩序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这个秩序的改变和动摇甚至是牺牲   于是大家更关注的不是爱不爱   而是值不值   而等待想念守候煎熬辗转反侧这些花费时间精力和资源的事情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去做   所以大人们的感情显得平淡又珍贵   听到“我家他”三个字像是可以看到丈夫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妻子生病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等等这些有些难过的时候两个人坐在卧室里床头的台灯亮着暖暖的光声音压的有些低怕吵醒隔壁睡着的孩子沟通解决依靠支持的样子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