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新会区织起从田间地头、生产环节、流通领域到群众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网络

时间:2020-12-25 13:38:52  

  目前,新会区共有57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面对众多企业,新会区通过分门别类、优化服务等系列量身定制的管理措施,打出市场监管“组合拳”,强化食品生产者主体责任,强力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模小、门槛低的特点,今年,新会区出台新举措,通过监管与服务并举,推进小作坊登记管理工作。一方面,对证照不全、无证无照、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及超保质期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另一方面,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生产,扶持打造小作坊样版,以此引导符合条件的小作坊尽快登记。目前,小作坊无证生产加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会区的新会柑种植面积约6666公顷(10万亩),形成新会柑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今年7月,《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地方立法引领陈皮产耶斨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新会区通过建设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全区逾6000家新会柑种植主体、近6666公顷(10万亩)种植基地以及162家加工、流通经营主体纳入大平台,建立动态管理。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新会柑皮含茶制品》于2019年5月实施,新会区市场监管局一年来开展10多期培训,向企业宣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规范新会柑茶制品生产。

  新会区市场监管局还针对安全风险较高的固体饮料食品生产企业,首次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聘用专职“外援助教”,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法规宣贯工作,强化食品生产环节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流通领域

  监管关口前移

  让群众放心“买买买”

  在新会区群菖批发市场的检测室,证府聘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市场快检员陈嘉俊、容燕媚每天凌晨3时便开始工作,直至早上8时,任务是对全场的蔬菜进行抽检。

  “我们平均每天抽检80个样品,主要检测农残是否达标。”容燕媚介绍,快检员对蔬菜的检测以随机抽检为主,基本上每个档口都会抽检到。

  群菖批发市场负责人谢生说,在检测农残方面,该市场一年投入人力及其他成本超过10万元,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依照市场管理制度要求,商贩要销毁产品或退市,并登记在案,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中午12时,走进新会区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新会区肉联厂,只见一只只待宰的猪倒挂在屠宰流水线的铁钩上缓慢移动,检疫人员正在同步进行检疫。“我们是24小时不定时屠宰生猪,企业有一套严格的生猪进场制度,建有标准化车间,并在车间内安装10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吃上放心的猪肉。”新会区肉联厂负责人赵华正介绍,每天约有200只生猪在此屠宰,销往新会区各大农贸市场。

  “除了企业自己的检疫人员,农业部门还会专门派遣驻场官方检疫人员,共同在屠宰环节把好进场关、宰前临床检查关、同步检疫关和出厂关。没有附具相关检疫证明及佩戴耳标的生猪不能进场,进场后,需要经过临床检查,各项标准合格才能屠宰。从生猪进场,到生猪屠宰过程,再到生猪屠宰后复检,全程都在视频监控下进行。经检疫合格,由检疫人员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加施检疫合格标志,就是俗称的‘盖红章’,才准许出厂销售。”赵华正说。

  肉菜在批发、屠宰市场的关口经过把关之后,流入新会区各大农贸市场零售终端,再由各大销售端口进行抽检。目前,新会全区63家农贸市场已配备快检室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新会区市场监管局在其中14家农贸市场开展监督快检工作,今年截至12月23日,共完成监督快检60185批次,覆盖706家经营户,及时筛查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964批次,依法处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664.41公斤。

  保障食品安全,让群众放心“买买买”,除了层层把关,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也是必要手段。据新会区市场监管局统计,今年截至12月21日,完成食品销售环节监督抽检1004批次,其中41批次不合格,均已立案调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