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门头条

高新区(江海区)生态蝶变 “臭水河”变成“景观河”

时间:2020-12-21 13:09:24  

  污水截留后,还需要经过重重“关卡”,才能摘掉“黑臭”的帽子。在礼乐街道东仁村5000吨/天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礼乐中心河上游产生的污水经过净化设施处理后,水、泥分离,蓄水池中黑臭的污水变为透亮的清水。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表示,从这里流出的水能够达到农村排放标准。

  经过清淤、截污、建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等多种手段,高新区(江海区)3条河流逐渐告别黑臭。此外,该区还想了不少好办法,修复黑臭水体的生态系统,重现鱼虾游弋的良好生态。

  今年,居住在龙溪河、麻园河、礼乐中心河周边的居民发现,河道中增添了许多生态浮岛,河道两岸花草繁茂。而这,都是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的“宝贝”。每条河两岸的植被都有所不同,有枝叶鲜绿、花色鲜艳的水生美人蕉,有能去除氨氮、鱼儿们喜欢的狐尾藻……

  在龙溪河龙溪湖公园段,时常有市民坐享垂钓,在高新区经营餐馆的罗先生也是其中一位。罗先生说,自己来江门不久,却也听朋友讲过龙溪河过去的面貌,“如今,我一个小时能钓到七八条白条鱼,可见这里的水生态已经得到修复。”

  打造河长制“江海样板”

  西江生态持续转好,水鸟大批回归,要加强保护;礼乐中心河上游垃圾量大,要加大清洁力度……2017年,高新区(江海区)走在全市前列制定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对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等七大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实化,建立部门、街道、村(社区)协同“作战”的三级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为辖区内204.95公里的79条大江小河找到保护者,随时层层落实解决河流问题,河湖不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共有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94名、河道警长39名,包括区主要领导在内的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尽数担任区河、湖长,随时与街道、村河长们一起巡河,现场办公治河。第三方机构也加入了治河监督队伍,每月对22个水质监测点进行监测和通报,发现问题由相关部门、街道认领,制定“时间表”进行整治。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组建专项行动當员先锋队,在全市率先出台河湖管理范围乱搭乱建乱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累计投入7372万元,拆除违法建筑19万平方米,将列入市河湖“清四乱”的30宗问题清单全部销号,成为完成“四乱”清理面积最大、整治速度最快的区域。

  江海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梁永光表示,高新区(江海区)还探索创新河湖管护模式,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物业化改革,选取龙泉滘水闸(电排站)作为广东省运行管理省级改革试点,推行管养分离,采取证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此项改革形成了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河长制‘江海样板’在全省推广。”梁永光说。

  结合智慧治水平台建设,该区还投资3200万元,构建全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实现全流域涉水信息全面感知、降雨及洪水滚动预报、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及水环境综合调度等。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水利工程、河湖水质、河湖岸线、河长制任务、河长巡查管理等信息通过GIS“一张图”进行集中展示,提高河湖问题治理效率。

  还岸于民

  打造碧水环绕的城市慢行系统

  在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路上,高新区(江海区)在治水基础上以水为脉、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整合生态、旅游、休闲、健身、文化等资源,衔接中心城区的道路、公园、景观,打造碧水环绕的城市慢行系统。目前,该区已完成25.2公里碧道建设,到明年将延伸为39.6公里,这些“水名片”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绿地之上,为高新区(江海区)增添水韵之美。

  打造“景观河”擦亮“水名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