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入不久,但也学到了很多。”大二学生梁汝桐是团队的另一位成员,她表示,研究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同专业的同学能够互相交流学习,老师、师兄、师姐也会耐心指导,帮助新成员快速成长。“这里的创作氛围非常自由,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新的想法和好的创意会一起讨论,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梁汝桐说。
陈亮表示,每届学生之间“传帮带”已经成为研究中心的传统,临近毕业时,不少学生都有了相对成熟、独当一面的设计能力。本次“省长杯”的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由本科生主导设计的。
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素涟茶室”设计团队由4名学生、1名老师、1名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其中,陈振益作为老师,负责对作品整体创意和效果把关,学生们则集思广益,将想法在图纸上呈现出来,交由企业生产样品。
“好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到实际效果、生产难度、市场需求等因素,反复打磨。组建一个产学研团队,发挥各自优势,效率会高很多。”陈振益表示,目前研究中心内的团队都采用“老师+学生+企业”的配置,通常老师或学生有了初步创意,或合作企业表达需求后,感兴趣的成员就会自发组成团队,有的作品涉及其他学科专业,大家也会进行交叉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合作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目前,该中心已与新会、中山、广州、深圳等地多家中式家具设计、生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陈振益看来,进行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借助企业力量完成设计作品,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性人才,优秀的设计作品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地方经济作贡献,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选择。
据介绍,围绕科研服务地方产业、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近年来,邑大艺术设计学院以校企共建科研平台、打造特色课程等方式,与江门本地及周边地区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展开深入产学研合作,涉及文化创意、箱包、家具、照明、家居用品等领域,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培养的设计创新人才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加强学科质量和专业内涵建设,从挖掘弘扬侨乡文化、助力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张超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